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行业资讯 >> 保健品“谋财害命”防骗须多管齐下
详细内容

保健品“谋财害命”防骗须多管齐下

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杨硕
    如今,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。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,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%以上。
老年人合理购买保健品无可厚非,但是一些无良商家只盯老人口袋里积攒的“退休金”,通过免费旅游、免费领东西、免费体检等,借机推销保健品,原本的合理消费变成了“忽悠”。不良商家在“亲情牌”“优惠牌”“科学牌”等掩护下,一步步掏空老人口袋,但是不少老人却在购买保健品的道路上走得很“执着”。
      3月11日,青岛一位老人因购买保健品引发纠纷而跳海自杀。这位老人4年来因为购买保健品花费近10万元。这样的极端事例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,但是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。
面对鱼龙混杂的保健品市场,如何才能防止老人上当受骗?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相关部门及相关专家。
辨别保健食品真伪看是否有“蓝帽子”
      老年人购买的保健品中,很大一部分是保健食品。什么是“保健食品”?记者采访了不同年龄层次的10余位市民,大多数人都表示不清楚。为此,记者就如何区分“保健食品”与药品及如何辨别“保健食品”真伪咨询了市食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。
     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、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,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,具有调节机体功能,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,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、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。2015年10月1日实施的新《食品安全法》中明确规定,保健食品的标签、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、治疗功能,内容应当真实,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,注明适宜人群、不适宜人群、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,并必须声明“本品不能代替药物”。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应当与标签、说明书相一致。“保健食品与药品有着本质区别,最明显的在于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,可长期服用,不具任何毒性。”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指出,消费者购买时最直观的辨识方法即为看其产品包装上是否标有“蓝帽子”。除了“蓝帽子”,产品包装上还应有国食健字G× × × × × × × ×或卫食健字(× × × ×年)第× ×号的标识。
      据了解,目前国家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包括增强免疫力、改善睡眠、缓解体力疲劳、增加骨密度、减肥、辅助降血糖、改善生长发育、抗氧化、改善营养性贫血、辅助改善记忆、调节肠道菌群、辅助降血压、辅助降血脂等27种。
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