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老年人保健品市场“套路深” 提醒市民多留心“我外婆已经把一套房子的钱买了保健品。”昨日,家住春晓源社区的市民邱女士向本报记者反映。经了解,邱女士的外婆今年70多岁,家里堆满了各种保健品和保健器械。近年来,一些保健品销售、养生讲座、免费体检专门瞄准老年市场,加上部分老年人对养生保健过分推崇、缺乏理性思考,以至于过度消费,这让很多家里有老人的年轻人头疼不已。 市民邱女士说,她的外婆购买保健品的“历史”已有八九年时间,累积花费30多万元,周围的人怎么劝也没有用。夸张的是,在今年年初的时候,邱女士的外婆还抵押了一套天城花园的房产去购买保健品。“外婆已经彻底被洗脑了,只认给她上保健品课的‘亲人’。”邱女士感到很无奈。 让平时节衣缩食的老年人“一掷千金”,保健品究竟有什么魔力呢?据了解,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保健品有保健酒、蜂王浆等,因为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,老年人常对卖家宣传的功效感兴趣,如“防红外线”、“抗辐射”、“排毒”等。此外,老年人对免费健康讲座、免费检测身体、发放礼物等一些“小恩小惠”,也是“来者不拒”。 据介绍,打“亲情牌”是最常见的卖家销售手段。“我外婆天天去上保健品课,早出晚归跟上班一样。那边的工作人员都直接叫她‘亲奶奶’,年纪大的保健品推销员就叫她‘妈妈’。”邱女士说,平时,销售人员还会上门帮外婆打扫卫生,逢年过节还会赠送礼物。 “目前,‘会销’成为老年人保健品销售的主要模式。”秀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,销售人员通过前期的健康体检、讲座等免费活动就基本摸清了老年人的家庭情况、退休工资数额,“到后期采用‘体验式’销售,一环扣一环,老年人非常容易被忽悠购买保健品。” 对于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成瘾,秀洲区康安医院精神专科的汪昌学医生认为,购买保健品是人之常情,说明老人关注自己的身体,但过犹不及。现在,空巢老人多,子女不能天天陪在身边,老人缺乏情感关爱,推销人员的亲切话语和关心会让老人感觉得到了尊重和陪伴。再加上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,把精力放在健康上,往往在商家夸大其词的宣传下,不由自主地掏了钱。对此,汪昌学提醒,子女要多关心父母,给予情感上的关爱。老年人也要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,凡事和子女多沟通交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