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湘潭志愿者助老人认清保健品的“庐山真面目”一提起保健品,很多老人乐此不疲,子女们却多有无奈。一些商人专盯老年消费群体,以小恩小惠和甜言蜜语“俘获”老人的心。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,今年以来,湘钢帮帮团志愿者协会开展了“让夕阳不再沉醉”助老服务项目,通过一系列的爱心助老行动,帮助老人们科学理性地认识保健品。 亲情推销“俘获”老人心 谈起成立该项目的初衷,湘钢帮帮团志愿者协会助老部部长刘亚平说,如今很多老年人都有养老金。虽然他们平时省吃俭用,但只要有人打着“亲情牌”嘘寒问暖,邀请上健康课,许诺大量免费赠品,不少老人就禁不起诱惑了。 或许是为了身体健康、或许是贪图小便宜,老人们的防线一步步被“攻克”,沉醉于保健品中无法自拔。有人每课必听、逢课必买,将养老的钱都花在这上面,家里的保健品成堆,疗效却很难说。 “如何让老人抵挡住保健品的诱惑,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,成为助老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。”刘亚平说。 志愿者治“心病”、解烦忧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后,帮帮团的志愿者发现,要让老人们科学理性地认识保健品,关键是要治好“心病”,要在实际行动中关爱他们。 于是,今年年初,该协会开展“让夕阳不再沉醉”助老服务项目,将服务地点设在了社区,为老人“量身定做”了一系列爱心助老行动。 “协会50多名志愿者与社区50多户孤寡困难老人结对,让‘空巢’变‘暖巢’。”刘亚平说,志愿者每月定期走进老人家中,与之交流沟通,缓解他们的孤独感。 志愿者们还成立了“马上办”爱心小分队。一来根据老人求助,即时派出相应志愿者解决老人面临的问题;二来定期在社区服务点或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多项免费服务,让老人知晓自身身体状况,减少对保健品的依赖。 “我们给社区的孤寡、残疾、独居的老人都留下了一张爱心联系卡,让他们贴在床头。卡上有协会的联系方式,老人一旦打来电话求助时,我们马上安排志愿者前往。”刘亚平说。 同时,协会每月通过举办讲座、有奖知识问答、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开展宣传,帮助老人提高对保健品的识别能力,将一些高价无效的保健品拒之门外。协会还定期邀请专业养生医师开展健康讲座,让老人树立健康生活态度。 助老项目有效果 助老服务项目开展以来,取得了明显的成效,刘亚平为我们介绍了一些案例。 岳塘街道菊花塘社区社区的任娭毑今年70多岁,是一位独居老人,家里囤积了上万元的保健品。志愿者第一次来到任娭毑家中时,她热情地展示了购买的保健品,并详细介绍各自的疗效。当志愿者提醒老人不要轻信这些时,任娭毑表现得很反感,认为他们“不怀好意”。 之后,志愿者定期来到任娭毑家,和她聊家常,并请来专业医生给她检查身体,带她去听健康养生讲座。如今,任娭毑对保健品的认知有了明显改变,不再过分依赖这些产品。她也一改不爱出门的习惯,成了社区“养老示范点”的活跃成员。 在菊花塘社区,通过志愿者的努力,像任娭毑一样转变观念的老人大有人在。7月10日,我们来到该社区的“养老示范点”,棋牌室、阅览室、运动室里有不少老人在运动,他们享受着健康的生活方式,其乐融融。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,在“让夕阳不再沉醉”助老服务项目的推动下,不少宅家老人纷纷走出家门,来这里下棋、书法、阅读、打球、看电视。这个项目开展以来,不仅让老人们对保健品有了清楚的认识,也让他们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。 |